補償導線的作用是消除普通導線隨室溫變化時,導線的電阻率變化對測量精度的不利影響,由此可以設想,當布置導線的處所能保持安裝后調校儀表時所對應的溫度且恒溫,是可以采用一般導線的。
但保持導線處所恒溫與采用補償導線,這兩者在經濟性和可靠性方面,都是補償導線較優。
你關于“再把室內溫度加上就顯示要測量的溫度了”的說法不太確切,其實不存在加上或不加上室內溫度的問題。
補償導線實際上就是在常見環境溫度下(一般100度以下)其熱電勢規律與熱電偶本身基本相同,也就相當于把有限長度的熱電偶用補償導線將其加長延長到顯示儀表處,相當用了根很長的熱電偶(由于熱電偶比補償導線貴,而且溫度高時補償導線的熱電勢也與熱電偶的規律不同了)。用了補償導線也相當于在原來熱電偶熱電勢基礎上再疊加了一個補償導線產生的電勢,其值即補償導線兩端、亦即熱電偶冷端(接線端)與顯示表接線端兩者間溫差而由補償導線所產生的附加熱電勢。
若你能保證熱電偶冷端(接線端)處溫度恒定,比如30度,當然可以用普通銅導線代替補償導線,再將顯示表事先疊加30度對應熱電勢值(準確地講不應該簡單地溫度相加),問題是顯示儀表處溫度不恒定,因此要注意,若顯示儀表有冷端自動補償,則應該取消,否則它會按顯示表處的溫度補償疊加。若是DCS或PLC等,也要類似注意此問題。
以上是回答你的疑問,是技術理論上的探討。實際上還是按常規采用補償導線為好,如此,顯示表、DCS、PLC等均可按常規使用,測量精度也會高些。
? ? ? 以上僅代表作者主觀立場,與本站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