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151各個角度都能看 韓國開發出360度全息顯示技術
新浪科技 (0)本周,韓國一個研究團隊公布了真正的全息成像技術,實現了全球**360度彩色全息系統。 此前,大部分“全息系統”依賴光學幻覺,而非真正的全息成像技術。例如,在2012年科契拉音樂節上,Tupac展示的“全息系統”只是二維圖像投影,利用了19世紀光學魔術“佩珀爾幻象”的原理。(注:佩珀爾幻象是一種在魔術表演中產生幻覺的技術。該技術借由使用一面平坦的玻璃與特定的光源技術,使物體可以出現或消失,或是變形成其他物體。) 韓國研究團隊開發的桌面全息顯示系統支持從各個角度觀看。隨著觀看角度的變化,顯示的內容也將發生改變。盡管聽起來很簡單,但投影出模擬真實物體的真3D全息畫面此前仍是無法實現的夢想。 這一3英寸的全息畫面來自一系列的高功率彩色激光,由一套復雜的系統投影至桌面的顯示系統內。盡管目前顯示的內容僅僅只是一個魔方,但已支持360度的觀看。此前,麻省理工學院發明的全息技術僅支持20度的觀看角度,距離科技業人士設想中的全息系統有很大的差距。 這一全息技術從2013年開始開發。當時,Giga KOREA公布了“數字全息桌面終端技術的開發”項目,*終目標是于2021年推出10英寸全息電視機。韓國電子電
光驅動微型游泳機器人問世
人民網 (0)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田孝軍教授及其科研團隊設計出一種微型柔性游泳機器人,該機器人長2.6厘米,僅用光進行驅動和控制,不需要無線通訊設備和電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12月4日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通常機器人需要由復雜的無線通訊零件、電子設備和能量儲存設備組成,而這些設備限制了機器人微型化的程度。為了尋找替代方法,田孝軍及其科研團隊設計出一種微型柔性的游泳機器人,由對紫外線(UV)敏感的含有偶氮苯生色團聚合物的薄膜制作,不僅可在水中游動,還可攜帶貨物。 研究人員用周期性閃爍的紫外線和白光,對機器人的鞭毛進行控制,使其來回擺動,推動機器人在充滿液體的玻璃管中前進。研究人員將含有偶氮苯生色團聚合物的薄膜比喻成是機器人的“馬達”,紫外線與白光的交替工作比喻成是機器人的“電源和信號線”。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用另外一組光信號控制機器人頭部夾持器,其可以通過控制光信號來指揮機器人抓住并攜帶負載。為避免兩路光路相互干擾,研究人員設計了兩路垂直交叉的光源系統,用水平面的光源控制鞭毛在水平面上擺動,用垂直面的光源控制夾持器的開與合。 田孝軍介紹,這種遠程光驅動方式實現了復雜驅動控制
荷蘭研發無需供電傳感器 將改變物聯網
中國安防展覽網 (0)隨著感測器、智能運算及微處理器技術蓬勃發展,萬物相連的世界正逐步落實在你我的生活當中。物聯網是趨勢,但是現在仍然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電池的問題。目前這些設備的續航能力通常都不太好,主要是因為內部要用電的元件太多。 不過*近來自荷蘭的研究人員想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他們發明了一種只有2平方毫米的微型無線溫度傳感器,而這種傳感器的電量供應來自于無線網絡的無線電波,它可以從附近的路由中自動獲取電量,一旦電量足夠,就可以開始進行工作,而無需內部的電池為它供電。 現在,這種傳感器的有效工作范圍還不超過1英寸,暫時還不具備實用性,不過幸運的是,研究人員的工作還在繼續,他們希望在一年后能夠將有效范圍擴大到10英尺,*終的目標則是16英尺。 如果網絡帶來的電波夠強大,這種幾乎看不見的傳感器可以被應用到所有智能家居的設備上。另外,這種傳感器的造價非常低廉,只要20美分,因此我們不必擔心使用這項技術的設備成本會大幅攀升。
寧波材料所:揭示鋰離子電池循環穩定性機理
中國科學院網 (0)如何在現有鋰離子電池可用電極材料體系的前提下,提高鋰離子電池性能特別是其循環穩定性,是目前全世界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固體電解質界面膜,即sei(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膜是在液態電解液鋰離子電池**(或前幾次)充放電過程中,電極材料與電解液在固液界面上發生反應,形成一層具有保護功能、覆蓋于電極材料(尤其是負極)表面的具有固體電解質特征的鈍化界面層。雖然不同電解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電池的性能,但是其內在機理即不同電解液所形成的sei膜結構、化學組成與電池的關系長久以來由于缺乏有效研究手段而被忽視。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博士沈彩及其研究團隊*近通過利用原位電化學原子力顯微鏡實時研究了以碳酸乙烯酯(e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為基礎電解液的sei膜的生長過程,發現這兩種電解液所形成的sei膜在成膜電位、致密性、穩定性和厚度上區別顯著,結合xps光譜分析,研究者發現fec電解液所形成的sei膜中含有較多的lif無機鹽,由于lif具有較好的硬度和穩定性,結合其sei膜的致密性由此解釋了fec電解液成膜穩定性的機理。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
技術文章
152
18650鈉離子電池面世:受鋰電池啟發 儲量豐富價格低
cnbeta網站 (0)法國一支研究團隊已經在可充電電池材料上取得了一項重大進步, 其儲量比當前普遍采用的鋰材料更加豐富、并且價格也更便宜。據外媒報道,“18650”鋰電池被普遍用于筆記本、LED手電、以及特斯拉Model S汽車等設備上,但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業界標準的18650規格的鈉離子電池。 新款18650鈉離子電池,借助了鈉離子轉移(而不是鋰離子)來存儲和釋放電能。 固態化學家Jean-Marie Tarascon解釋到:“今日披露的鈉離子電池,受到了鋰離子技術的直接啟發”。 換言之,與鋰離子電池中的鋰離子一樣,在充放電的過程中,鈉離子也會通過液體,從一個電極轉移到另一個電極。在電池的使用周期中,我們同樣無需對材料加以修改。 研究人員正在接入測試一塊鈉離子電池。 研究人員目前將這種特定的材料定位商業機密,但原型電池的性能已經讓人大開眼界。LITEN合作研究員Lo’c Simonin指出:“其能量密度可與磷酸鐵鋰等鋰離子電池相匹敵”。 當前,鋰離子電池在重量上比鈉離子材料要輕,但鈣元素的稀有性也是它*大的缺點。相比之下,鈉元素非常豐富,其在地殼上的含量超過2.6%。 組裝一塊電
零折射率超材料可整合在芯片上讓光速“無限大”
科技日報 (0)*近,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設計出一種折射率為零、能整合在芯片上的超材料,光在其中的速度可以達到“無限大”。這一成果為探索零折射率物理學及其在集成光學中的應用打開了大門。 這種零折射率材料由鍍金硅柱陣列嵌入聚合物基陣構成,沒有相推進,會產生靜止相態,其波長可以看作是無限長。 聽起來這好像違反了相對論法則,但實際上沒有。宇宙中沒什么東西能跑得比光快,但光還有另一種速度,即波峰運動的速度,稱為相速度,這種光速快慢取決于光通過的材料。比如光通過水面時,相速度會因波長被擠壓而變小,進入水中后,相速度會再變大,因為波長被拉伸。在介質中,用折射率來表示光波波峰的速度減慢,折射率越高,對光波衍射的干擾越大,如水的折射率約是1.3。 而在零折射率材料中,沒有波峰波谷的相推進,這意味著光表現得不再像一種運動波,而是一種靜止相,所有波峰波谷排成無限長的波長。波峰和波谷只作為一種時間上的變量,而不是空間。 光很難被擠壓或操縱,而這種統一相態讓光變得可以拉伸、擠壓或扭曲而不會損失能量。把零折射率材料整合到芯片上,有望帶來光明的應用前景,尤其是在量子計算領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零折射率的超材料由鍍金硅柱陣
南開校友宋金會研制新型數字圖像傳感器 像素尺寸僅50納米
中國日報 (0)日前,南開大學校友、美國阿拉巴馬大學華人教授宋金會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像素尺寸僅為50納米的新型圖像傳感器,大幅度突破了當前數字圖像傳感器像素尺寸為1000納米的極限。近期出版的材料類**科學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2015,27,4454-4460)中“An Ultrahigh-Resolution Digital Image Sensor with Pixel Size of 50 nm by vertical Nanorod Arrays”一文詳細介紹了這項*新研究成果。 超高分辨率的數字圖像傳感器對于科研探索、工業生產、人類生活、國防**等廣泛領域具有重大的價值與意義。然而,如何通過減小像素尺寸來提高數字圖像傳感器的分辨率,一直是困擾科學家們的難題。當前,數字圖像傳感器CCD(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小像素尺寸分別是1.43微米和1.12微米。由于受半導體薄膜材料物理性質與數字圖像傳感器傳統
石墨烯研發再獲突破 可大幅提升LED性能并降低成本
阿拉丁照明網 (0)石墨烯導熱性能良好。日前,北京大學一課題組利用化學氣相沉積的方法,通過優化生長條件,在玻璃表面成功實現石墨烯的直接生長,有望加速石墨烯材料與玻璃產業的融合,推動石墨烯玻璃大規模應用。該材料也可應用于LED燈具的導熱部件,包括燈座、冷卻散熱燈杯和燈具外殼等領域。 近日,**學術期刊《自然材料》對這項*新研究進行了報道。玻璃是成本低廉、透光性好的傳統建筑材料之一,而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的碳材料,是目前已知的*薄、*堅硬、室溫下導電性*好并擁有強大靈活性的納米材料。將石墨烯與玻璃結合生產出的新型復合材料石墨烯玻璃,將極大拓展玻璃應用空間,引發玻璃產業從大批量低附加值應用到節約型高附加值應用的**性轉變。 由于此前石墨烯玻璃通常采用液相涂膜或轉移的方法獲得。這種方式獲得的石墨烯薄膜不可避免地存在表界面污染的問題,從而嚴重影響石墨烯玻璃的性能。同時,傳統制備方法操作繁復、成本高、產率低,也難以滿足大規模應用的需求。因此,發展一種在玻璃基底上直接生長石墨烯的新方法,是目前相關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因此,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劉忠范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經長期研究,通過對反應氣體濃度
技術文章
153半導體 晶體管和集成電路
科普中國 (0)1947年12月23日圣誕節前夕,在美國新澤西州貝爾實驗室里,3位科學家肖克萊博士、巴丁博士和布菜頓博士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用半導體晶體把聲音信號放大的實驗。他們驚奇地發現,器件中通過的一部分微弱電流,竟然可以控制另一部分大得多的電流,產生放大效應。當時人們還未意識到,這個器件,就是在科技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晶體管。正是因為這份“獻給世界的圣誕節禮物”,3位科學家共同榮獲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項神奇的發明究竟是什么呢?晶體管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三條腿的魔術師”,是一種三個支點的半導體固體電子元件。像金、銀、銅、鐵等金屬,它們導電性能好,叫做導體。木材、玻璃、陶瓷、云母等不易導電,叫做絕緣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質,如硅、鍺、砷化鎵等,就叫半導體。晶體管就是用半導體材料制成的,這類材料*常見的便是鍺和硅兩種。晶體管的體積只有電子管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放熱很少,可用于設計小型、復雜、可靠的電路。晶體管誕生之后,便被廣泛地應用于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1953年,首批電池式的晶體管收音機一投放到市場,就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不久,不需要交流電源的袖珍“
中國科學家研制銀納米線觸摸屏手機 成本低+導電好
電子發燒友 (0)中國工程院院士涂銘旌率領的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團隊近日研制出銀納米線觸摸屏手機樣機,這一新材料技術比傳統材料具有成本低、導電好等優勢。 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李璐研究員介紹,觸摸屏目前廣泛采用的是氧化銦錫材料,占控制面板40%的成本,銦是一種昂貴的稀有元素材料。替代材料石墨烯,必須在真空狀態下生產,且成品尺寸和效率還不高,成本較高。銀納米線每分鐘能生產10個平方米,速度和產能都更大。 據了解,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觸摸屏技術,具有透光率高、導電率高、尺寸大、成本低(為現有觸摸屏成本的50%)、柔性高(用于可穿戴設備)的優點。涂銘旌帶領的團隊成功研發出產品,目前已生產手機樣品。采用這一技術生產的觸摸屏不需要在真空狀態下生產,而且可以連續印刷。 據了解,美國蘋果公司和韓國三星公司正在進行銀納米線觸摸屏的試用,目前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研發團隊的技術達到世界同等水平。
鋰離子電池材料大幅削減石墨烯制造成本?
eettaiwan (0)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能夠大量生產石墨烯薄膜的新方法。在石墨烯薄膜的制造過程中,由于基板的成本直接影響到石墨烯本身的*終成本,因此,研究人員借用了制造鋰離子電池的材料,據稱可使基板成本大幅降低到大約只有先前使用材料的1/100。 石墨烯一向被喻為“神奇材料”,因為它*先在2004年時從石墨中分離出來。石墨烯大約只有一個單原子的厚度,但卻比鋼更具彈性、強韌且更能更有效地傳導熱能與電能。 然而,石墨烯至今尚未獲得業界廣泛采用,主要的局限就在于其生產費用。唯有實現可負擔的石墨烯生產方式,才能讓一系列新技術導入市場,例如透過合成的皮膚為仰賴義肢的截肢患者提供感官反饋。 在*新一期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這項過程。石墨烯通常使用化學氣相沈積(CVD)方式進行生產,在這種類似半導體制造的過程中,氣態反應物在基板上沈積形成薄膜。 以 往的在生產時采用銅作為材料,但在顯微鏡下可看到在軋制過程導致的表面刮痕與缺陷。因此,該研究人員改采用商用銅箔——由Mitsui Mining &
單芯片電化學傳感器可同步檢測多種離子
EETimes (0)
比利時研究機構Imec及旗下研發單位HolstCentre*近展示一款單芯片的電化學傳感器原型,可用于同步檢測流體中的多種離子。 這款通用平臺是由導電油墨、水凝膠與離子選擇薄膜共同組成,可針對特定應用量身定做。根據所整合的傳感器數量,該??片可擴展到大約10x10mm的尺寸。 該離子選擇薄膜可根據所取得的離子載體而加以調整,選擇性地結合所需的離子并創造潛勢,然后透過傳感器芯片進行檢測。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微縮該概念原型,在一款傳感器芯片上整合了多個薄膜,進一步擴展該傳感器的離子檢測能力。 新的傳感器芯片可實現高效率與低成本的檢測,例如為農業應用與水質檢測在表面與廢水中的營養物質濃度。而在醫療保健與生活方式應用中,它可提供一次性的定點照護(PoC)解決方案,或將它整合于貼片中,帶來更舒適的解決方案。 根據應用與外形尺寸的要求,這款芯片原型可透過微加工工藝進行大量生產,或是在玻璃或塑料箔片等低成本的基板上利用網版印刷進行生產,使得這款解決方案較當今的離子傳感器更小,也更具成本競爭力。 目前所展示的原型是一款整合單芯片傳感器與不同電極的手持式裝置,可用于檢測2-10之間的不同pH值,**度達0.1
LED照明+微型芯片 將搭建出速度快過WiFi的100倍的Li-Fi
騰訊 (0)人們對網速的要求,沒有*快,只有更快。Li-Fi,作為一種目前使用廣泛的WiFi替代技術,現在終于要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 愛沙尼亞一家名為Velmenni創業公司已經開發出了這種超快網絡傳輸技術,目前已在辦公室和工業環境中進行測試。這項新技術速度有多快?Velmenni公司表示,Li-Fi的速度將是WiFi的100倍。這意味著什么?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來衡量,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可能比我們現在在視頻網站看在線電影的速度都要快。 Velmenni在測試中所使用的Li-Fi技術能夠以*快1GBps的速度發送數據,這一速度是目前WiFi網絡的100多倍。事實上,Li-Fi是一種類似于WiFi的無線技術,不過它借助室內可見光通訊(VLC),能夠以非常快速度來進行數據的發送。Li-Fi技術是由英國愛丁堡大學HaraldHaas教授發明,相比WiFi,它擁有多項競爭優勢。 首先,就是**性更高。Li-Fi能夠在本地網絡傳輸中具備更高的**性,并且由于光無法穿透墻壁,因此這也就意味著不同設備之間“干擾”就相對較少。此外,Li-Fi*大的競爭優勢可能就是它的數據傳輸速度。研究人員在實驗
技術文章
154半導體激光器溫控系統辨識與控制國內外研究現狀
湖北工業大學 (0)現階段我國的的激光器研究工作已有了很大的進步,激光器技術理論與實踐上緊跟國外發展。在激光器溫度控制的精度與國外還存在著差距,所以影響著激光器應用領域中的實驗效果,而且國外有關智能化溫控設備精度較高、價格很貴。因此,研制出國產的半導體激光器溫度控制儀器,將打破國外市場對溫度控制技術的限制。 從國內外產品來看,國外的研究半導體激光器溫度控制器精度和穩定度優于國內,目前產品**的研發機構有美國的 Newport 公司、美國 ILX Lightwave 公司。其中美國的 Newport 公司研發的溫度控制儀器工作范圍為-50~+150°C,1 小時工作穩定度為從國內外研究現狀來看,國外研制的一種簡單且廉價的激光二極管控制器,穩定工作的電流±8uA和溫度±10mK ,使用 AD590 溫度傳感器,應用了快速傅里葉變換對驅動電流進行頻譜分析,設計了溫度控制電路和電流控制電路。國外文獻提出了熱電制冷器等效數學模型,準確的反映制冷制熱性能,可用于設計反饋網絡溫度控制應用程序。提出了激光器大信號異質結的數學模型,能夠模擬激光電流電壓和光電動力學響應特性。提出了一個熱電制冷器的等效模型,推導了高頻調制下溫

“變色發光體”如何提升光伏電池轉化效率?
日經BP社 (0)北海道大學10月8日宣布,把發光顏色可隨溫度而變化的變色龍發光體技術應用于結晶硅型太陽能電池,成功將轉換效率提高了2%。這是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院教授長谷川靖哉的研究成果,據稱提高2%為世界*高記錄。 將紫外光高效轉換為紅色光的變色龍發光體(出處:北海道大學) 變色龍發光體是指含有稀土類元素銪的分子型發光體,是2013年5月發布的。此次系在原來的結晶硅型太陽能電池板上張貼的特殊保護膜(EVA薄膜)上,加入了能將紫外光高效轉換為紅色光的變色龍發光體;衍生物。發布稱,把該薄膜貼到太陽能電池板表面,變色龍發光體就會吸收紫外光,而在紅**域發光,由于結晶硅型太陽能電池的光吸收范圍擴大,因此轉換效率提高2%。 模塊樣品(出處:北海道大學) 薄膜可以貼到已在全球普及的結晶硅太陽能電池板上。發布稱,通過耐久試驗證實,轉換效率的提高效果認為10年有效,作為提高結晶硅型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實用部件值得期待。
芯片光學互連研究實現突破性進展
eettaiwan (0)比利時校際微電子(IMEC)和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近展示可在300mm晶圓上以單芯片形式生長的首款雷射陣列。 發表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期刊上的研究結果討論利用CMOS試產線直接在300mm矽基板上整合磷化銦(InP)雷射陣列單芯片。這更進一步整合了光子整合電 路(PIC),其中光學訊號轉換可支援邏輯與存儲器芯片之間的芯片或封裝光學互連。 使用生產級金屬有機氣相外延法(MOVPE)生長的反應器,磷化銦半導體選擇性地在預圖案化氧化物模板的晶圓上生長,從而在整個300mm基板上實現磷化銦波導陣列。 接著,周期性光閘結構在這些波導頂層進行蝕刻,從而提供雷射作業所需的光學反饋。透過雷射作業證實所有的測試設備都是由10層磷化銦雷射陣列所組成的。 在室溫下觀察典型的雷射閾值電力約20mW。研究人員并指出雷射性能沿著陣列發生少量變異,顯示異質外延材料高品質生長磷化銦。透過調整光閘參數,研究人員 并展示其于整個陣列準確控制雷射波長分布的能力。這項研究中所用的300mm CMOS試產線確保了一條可大量制造的路徑。 如今,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
加拿大大學成功研發新型硅光子集成可調濾波器
光纖在線 (0)如何建設更高速更優化的因特網?如何讓無源器件進一步可集成化?加拿大魁北克城Laval大學Shi Wei教授用自己全新設計的可調光濾波器給出自己的答案。 Shi教授指出,能耗和每個光器件的成本妨礙了更高速因特網的實現。他和他的團隊設計的可調光濾波器由于其可集成到光子芯片上大大降低了光網絡的成本和功耗。 該可調濾波器的性能可以比擬傳統的可調濾波器,但是尺寸和成本只是原來的幾分之一。該器件的可調諧范圍號稱是硅芯片上以往展示的可調諧濾波器中*寬的。此外,該器件擁有幾乎無限的自由頻譜范圍,意味著它可以在任何頻率范圍工作。另外,該器件還具有非常低的插損和帶內波動,低串擾和低延遲的特性。 該器件采用了比人類頭發的寬度小1000倍以上的周期性的納米結構來實現分光。波長調節基于硅芯片上的微加熱器來改變納米結構。整個器件在CMOS兼容的納米光子平臺上實現,從而確保了低成本。 Shi教授表示,“*令人興奮的所有這些都是在硅光子平臺上實現的。這標志著這種濾波器可以同其他器件集成到一起,這就像找到拼圖游戲中迷失的一片。” 可調諧濾波器是光網絡設計中重要的光器件。由于光譜資源是有限的,靈活分配帶寬,在指定時間分配
技術文章
155新型硅陽極可取代石墨 提升鋰電池容量和壽命
cnbeta網站 (0)
滑鐵盧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方法,能夠大大提升商用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性能。其采用了新型硅陽極來取代常見的石墨陽極,除了可以更小、更輕、更持久之外,還可以應用到從個人設備到電動汽車等各個領域。作為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負電極材料,石墨的運用一直比較順利,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難以提升容量。 由于其只能存儲相對較少的能量(約370 mAh/g),因此研究人員將目光瞄向了日漸流行起來的硅材料上(可達4200 mAh/g)。當然,后者也并不是沒有局限性。 每個充電周期中,當電芯里的硅在與鋰交互時,其膨脹收縮可達300%。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明顯降低電池的性能、短路、并*終導致電池報廢。 為了克服這一問題,*近有其他人嘗試過為電池設計納米級的海綿狀硅陽極、只有幾微米長的硅納米線、甚至混合了石墨和碳納米管。 不過,滑鐵盧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另一種方法,來修改硅陽極的結構。其借助了摻雜的石墨烯、納米硅顆粒、以及環化聚丙烯腈(cyclized polyacrylonitrile,常用于制作外科手套)之間的化學反應,從而形成了一種健壯的納米結構。 研究人員們在測試后發現,這種陽極設計可以減
松下開新材料半導體激光器使汽車前燈世界*亮
LED在線 (0)松下近日開發出了可使汽車前燈亮度達到世界*高水平的技術。新技術將電力轉換為光的半導體激光器采用了新材料,將光的強度提高至以往的1.5倍。在黑暗環境下也易于發現遠方行駛的汽車等,有助于提高行車的**性。松下在DVD播放機等使用的半導體激光器領域在全世界掌握約8成份額。松下計劃利用優勢技術,開拓不斷增長的汽車相關市場。 半導體激光器輸入功率的7成為熱能,如果封閉在內部,發光的能力易于下降。此次為行業內**降低熱能的節能型激光器的開發成為可能。 新型半導體激光器在元件的一部分上采用了易于導熱的氮化鋁,形成了易于散熱的結構。使之能高效發光,作為發光的性能,激光器的輸出功率從以往被視為極限的3瓦提高至世界*高的4.5瓦。此外,照射距離有可能從現在的500米左右增加至700米左右。作為屬于增長領域的汽車相關市場的戰略性零部件,松下力爭在2019年之前實用化。 汽車用前燈正不斷采用節能性高的發光二極管(LED)。半導體激光器由于價格昂貴,目前在汽車領域僅有一部分**車采用。松下將宣傳能照射得更遠的激光器照明的優點,以拓展需求。此外,松下還將作為體育場等的聚光燈和激光加工機的光源來銷售。 松下將汽車相
新技術可以讓智能手機檢測空氣污染
牛華網 (0)10月28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二氧化氮造成的空氣污染每年致使700多萬人死亡,而兒童和老年人尤其具有風險。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理工大學正在開發二氧化氮氣體檢測技術。 新技術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的傳感器檢測二氧化氮空氣污染等級,及時向用戶發布警告。 墨爾本**理工大學教授奧羅什·卡蘭塔爾-扎德(Kourosh Kalantar-zadeh)負責該項目。當前版本的傳感器可以利用二硫化物薄片吸收空氣中彌漫的二氧化氮分子。 通過分析薄片上二氧化氮分子的數量,傳感器可以確定當前周圍環境中二氧化氮氣體的濃度。二硫化物薄片與二氧化氮分子有著自然的親和力。因此,二硫化物薄片可以忽略其他氣體分子,讓傳感器的測量值更加**。 卡蘭塔爾-扎德表示:“目前,檢測工具要么太過昂貴,要么無法區別其他氣體。公眾缺少有效的檢測工具,這是減輕二氧化氮有害影響的主要障礙。我們的技術不僅成本低廉,而且實際效果優于其他檢測技術。” 墨爾本**理工大學已經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發這項技術。加州大學科學家也在開發檢測二氧化氮濃度的廉價技術。
混合材料如何千倍提升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太陽庫 (0)隨著新能源的不斷開發與使用,科學家們也在思考如何能夠充分利用新型能源資源,降低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不必要損耗。于是,一種用于太陽能電池新型混合材料應運而生,使用該材料后可以讓原先被浪費的部分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從而大大提升了太陽能的轉換效率。 美國加州大學的Christopher Bardeen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通過一系列實驗研究后發現,混合分子納米晶體可以將兩種低能光子相結合產生一種高能光子,不僅使太陽能轉換效率達到了*大化,而且極大地降低了太陽能發電成本,這標志著人類在太陽能電池制備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圖片說明:(a)當一束綠色激光照射到包覆有機材料的硒化鎘上時,它會轉化為更高能的光;(b)而照射到包覆著其他材料的硒化鎘上時,光將直接通過。 科學家們指出,彩虹即是由不同波長的光子組成的,波長不同,其散發出的能量也不同,總的來說,光子的波長越長,能量越低,而這也為太陽能工程師們制備太陽能電池提供了靈感。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即是使光子與電子相互作用,將光子的能量轉化為電能。 所有的太陽能電池都有一個帶隙(導帶的*低點和價帶的*高點的能量之差,帶隙越大,導帶的電導率也就越低),在使用過程中
技術文章
156歐司朗Oslon Compact CL為平視顯示器而生
顯示網 (0)
歐司朗光電半導體開發出了一款高功率LED——Oslon Compact CL,其顏色坐標特別符合TFT顯示器和相關白點要求。它采用陶瓷轉換器,即使在高溫條件下也可以確保色彩軌跡恒定。這款高功率光源搭載1mm2芯片,封裝極其緊湊,是平視顯示器的不二之選。 平視顯示器可將實時的行車信息直接映射到司機的平視視線范圍內,提高了道路**性。 平視顯示器原理圖 先前只有旗艦車型才會配備的平視顯示器,如今已逐漸成為眾多普通車型的標準配置。這是因為,對于司機而言,平視顯示器的優勢顯而易見:減少司機分散注意力,從而提高**性。當前車速、報警信息、衛星導航指引、信息娛樂數據等有關信息全部都直接顯示在平視視線范圍內,司機無需轉移視線,即可掌握重要信息,從而確保**駕駛。 平視監視器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采用的光源。以白光LED作為光源的TFT顯示器采用全彩顯示屏,性能**,對比度非常出色。而Oslon Compact CL中內置1mm2芯片,其眾多特性都使得它成為平視顯示器的理想光源。這款LED的封裝極其緊湊,尺寸僅為1.9mmx1.5mmx0.75mm,可非常緊密地排列在TFT顯示器中(Oslon C
中國高鐵*核心電能芯片成功國產:世界*高難度
科技日報 (0)作為世界上運營里程*長的國家,中國高鐵據說已經占據八個****。在國內疾進、國外加速輸出的背景下,自主化程度只能不斷提升。 據科技日報報道,本周,國產*高等級6500V高鐵“中國芯”問世,由中國中車永濟???機公司獨立創造。這個“中國芯”的誕生意味著我國擁有了世界*高電壓等級IGBT模塊設計和制造技術,并達到商業化應用水平。 每個6500V/200AIGBT模塊由8個指甲大小的“芯片”封裝而成,但就是這個比人手巴掌略大的IGBT模塊,卻是高鐵列車和大功率機車中*神奇的部件之一,它直接影響著高鐵列車是否能夠瞬間起跑、能否舒適飛馳、能否穩定停車。 高壓大功率6500V/200AIGBT模塊,技術上采用焊接、鍵合的工藝方式,實現了國產IGBT芯片和FRD芯片多片并聯,完成“中國芯”6500V/200AIGBT的一體化模塊式封裝設計,替代了國外同類產品在地鐵和鐵路機車變流器中使用。目前該IGBT模塊已先后完成了功率單元、輔助變流柜及機車裝車三個階段試驗。其中,機車裝車上線運行超過5萬公里。 高鐵列車和大功率機車幾乎代表著世界*高難度的電能轉換,高鐵列車和大功率機車IGBT研制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軌道
新型激光干燥技術推動鋰電池生產發展
optics (0)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激光技術 (ILT)與陶瓷技術與系統(IKTS)聯合開發了一種新的激光干燥技術可以顯著削減電力成本提高電池生產。 聯合項目“電池電極料漿激光干燥-DRYLAS”側重于電極層(也稱為料漿,用于電池生產中濕化學過程的電流傳導金屬箔)的高效節能干燥性能,到目前為止,已經使用了連續加熱爐去除在干燥過程包含在漿料中的溶劑。 能耗減半 高性價比:鋰電池生產中干燥所用能量減半 兩個機構設計了一套在線程序和光纖激光器基干燥模塊,并且在弗勞恩霍夫IKTS 稱為卷對卷工廠通過了*初測試。料漿直接吸收激光輻射將周圍環境的熱損耗降到*低,這種干燥過程只使用了連續加熱爐一半的能量。兩個機構還表明光纖激光器干燥電極可用于建造合理電池。 弗勞恩霍夫 ILT 利用其激光技術專業知識把光子工藝和設備運轉技術投入到實際生產中,特別是由德國教育研究部資助、施密德能源系統協調管理的 ProSoLitBat項目。該項目側重于薄膜技術的鋰固態電池的工業連續制造,目前項目的目的是制造稱為卷對卷工藝鏈替代先前使用的真空方法,項目將持續到 201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