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釧 鄧石鳳 梁斌梁 穎茵
摘要總結2008年1月~2008年7月期間50例患者284次使用空氣波壓力**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發現調節壓力不準確是*主要的原因(占27.5%),其次為患者的焦慮情緒、對壓力不耐受(分別占17.6%,10.8%)。認為強化操作培訓、加強患者的宣教,可有效減少空氣波壓力**儀的操作失誤。
關鍵詞:腦卒中;空氣波壓力;護理
有文獻表明,空氣波壓力**儀能有效地減輕深靜脈血栓取栓術后的肢體腫脹和預防血栓復發。該儀器通過周期性的充氣和放氣,使氣壓均勻地由遠端至近端加壓于患者肢體,改善患肢血液循環,促進靜脈及**回流,可有效預防長期臥床患者四肢靜脈血栓的形成。本科2008 年1~7 月共有50 例長期臥床的腦卒中患者,使用空氣波壓力**儀**284 次?,F將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如下,并提出對策。
1 臨床資料
1.1 對象
2008 年1~7 月在本科使用空氣波壓力**儀的腦梗塞患者,共50 例。男27 例,女23 例。年齡:38~69 歲20 例;70~75 歲11 例;76~80 歲9 例;81~85 歲9 例;86 以上1 例。腦梗塞急性期肢體偏癱患者11 例;腦梗塞恢復期肢體有不同程度偏癱者39 例。統計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2 空氣波壓力**儀
本儀器適用于上、下肢體**水腫、肢體靜脈回流不好、預防深靜脈血栓、靜脈曲張、癱瘓、長期臥床、大腦缺血缺氧、防治肌肉萎縮、間歇性跛行的患者。有以下癥狀者,應限制使用:上下肢浮腫、疼痛或有癤子、**、蟲咬傷等急性炎癥和化膿性疾患;因使用本裝置而疼痛加劇者。
1.3 方法
患者取感覺舒適的體位。在打開定時開關前,將壓力旋鈕調至“弱”處,定時開關調到“5~6 分”處。定時開關被打開后稍等片刻,即依足尖-腳踝-小腿肚-大腿部-足尖或手指-手腕-前臂-上臂-手指的順序,以3~3.6s 的間隔反復地進行加壓、降壓。應確認是向著體干中心部反復地進行。旋轉壓力調節旋鈕將壓力調到對患者合適的強度。調節定時開關以預定使用時間。中途停止使用時,應將定時開關調至“切”處,并拔下空氣插頭。使用結束時,拔下空氣插頭,將各部分的空氣充分排出后取下,大腿用氣壓袋、小腿用氣壓套、臂用氣壓袋。在將空氣插頭從空氣插座上拔下時,切勿拉氣管,而應捏住插頭拔下(否則可能使氣管從手上脫落)。
1.4 **儀使用過程中操作不當的原因構成情況
2008 年1~7 月共發生操作不當102 人次,總發生率為35.9%。其中調節壓力的準確性欠佳為*主要原因,其次為患者的焦慮情緒、對壓力不耐受。
2 護理對策
2.1 操作人員培訓使用前組織全區護士認真學習空氣波壓力**儀的原理及操作程序、適應癥、禁忌癥。定期抽考護士進行空氣波壓力**儀的使用操作。培訓實習生時,帶教老師先示范使用操作過程及講解使用中注意事項,然后讓實習生互相練習,操作合格后再到床邊為患者操作,及時解決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2.2 宣教和觀察**前詳細地向患者介紹空氣波壓力**儀的作用原理、**目的及注意事項,評估患者的耐受程度及皮膚情況。告知患者在**過程中局部出現肢體受壓的感覺屬于正?,F象,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成功的例子,提高其對**的依從性和主動性??諝獠▔毫?*儀啟動后要注意觀察患者對壓力的耐受力,有無疼痛或麻木等現象,根椐其耐受情況隨時調節強度。每次**結束后,檢查皮膚有無皮下出血及過敏現象,當出現皮下出血及過敏現象時,首先停止操作,然后報告醫生,做進一步處理。
3 小結
空氣波壓力**儀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操作不當的主要原因是操作者壓力調節不準確和患者的焦慮情緒,所以強化對操作者的培訓和加強對患者的宣教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夏洪芬,田華菊,賀文英.空氣波壓力**儀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取栓術后肢體腫脹和血栓復發的干預效應[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5):972~973
2 陳國昌,李全民,詹志偉,等.空氣波壓力**儀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中的應用[J]. 醫學臨床研究,2007,24 (10):1753~1754.
3 曹新建,曹翠琴.空氣波壓力**儀配合維生素E 霜外涂**老年患者輸液外滲[J].護理學雜志,2007,22(10):40~41.4 Khanna A,Gougoulias N,Maffulli N.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 -pression in fracture and soft -tissue injuries healing [J].Br MedBull,2008,88(1):147~156.5 Nelson EA,Mani R,Vowden K.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for treating Venous leg ulcer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8,16(2):CD001899.